申訴專員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,食物環境衛生署(FEHD)無法有效利用街道清潔度投訴數據來解決全市不良的衛生“熱點”。
監察專員蔡小慧(Winnie Choi)於週四發布並宣布了獨立調查的結果,以調查該部門對外包街道清潔服務的監控有效性。
該報告發現,該市19個地區環境衛生辦公室之間缺乏數據共享和監管協調,這妨礙了該部門以系統,一致的方式有效監控投訴的能力。
報告寫道:“我們認為良好的投訴管理有助於部門正確使用資源和改善服務。” 它補充說,應利用收到的投訴的詳細信息(包括地點和時間戳)來更好地識別當前系統中的不足和“持續存在的問題”。
該報告進一步建議,應使用收集到的數據來編制“熱點”清單,以針對城市街道清潔業務中的“服務差距”:這些地點的清潔服務。”
該辦公室還發現,政府用於監督服務質量的現行扣分制具有“有限的威懾作用”。在過去的兩年中,只頒發了一個扣分,而從2009年到去年,沒有承包商積累了足夠的三分,以使其不能再為以後的合同招標。
該報告顯示了街道清潔投訴的“上升趨勢”。從2015年到2019年,該部門每年收到56,821至69,423起此類投訴。
大流行的注意事項
申訴專員的調查結果顯示,食環署在2月至5月的大流行期間已逐漸增加承辦商的口罩供應。調查還發現,該部門已採取措施將面罩分配給第一線工作人員。
報告補充說,食環署應從這一經驗中學到:“當承包商盡力而為,但仍未能為僱員提供應有的保護時,食環署應……積極干預並提供支持。”
報告補充說:“這可以確保保護工人的職業健康和安全,從而他們可以幫助維護街道清潔服務,保持環境衛生並有助於抵抗大流行。”
去年招標的為期兩年的街道清潔服務合同金額從3,972萬港元到1.5852億港元不等。食環署自2000年起便把街道清潔服務外判。